31年前的1983年11月,在“路到頭、電到頭、水到頭”的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的荒漠戈壁深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的兵團人拉鐵絲網、挖地窩子,接收安置了第一批服刑人員。這便是其蓋麥旦監獄的雛形,如今這裡發生了巨大變化……
  “那時候,我們就在沙土地里挖個洞,支上木頭,糊上泥巴和草,便是地窩子了,民警和服刑人員都住這個。吃水要靠毛驢從幾公裡外拉井水,因為是鹽鹼地,水是鹹的、苦的。沒有電,夜裡站崗只能點馬燈照亮。春季風沙那個大呀,白天都黑漆漆的,十米外就看不到人了。這時候就很緊張,怕有人逃跑,風沙再猛也要站在外面,被吹得站不住,就蹲一會兒,再站起來……”平時寡言少語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其蓋麥旦監獄老民警楊素軍一說起當年就停不下來。他的兒子楊浩6年前通過公務員考試也進入到這所父親工作了一輩子的監獄里。“現在條件好嘍,你可要好好乾呀。”楊素軍總會嘮叨著囑咐已經當上管教民警的兒子。
  難怪楊素軍感慨,其蓋麥旦監獄如今蓋起了磚混結構的監舍樓,用上了自來水、煤氣、暖氣,監區內鋪上了草坪種上了鮮花,建起了籃球場,去年還建成了以心理矯治和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教學樓,逐步成為一所設施齊全的現代化監獄。
  對於變化,服刑人員張國華(化名)有自己的感觸,他覺得生活條件在一天天變好,民警們的厚道朴實卻始終沒變。1986年在浙江省義烏市工作的他因挪用公款被判處有期徒刑9年,後又因脫逃被加刑至無期徒刑。來到其蓋麥旦監獄後,面對漫長的刑期,他絕望恐懼過,對誰都充滿警惕,心裡總揣著逃跑的念頭。對此民警們經常通過嘮家常開導他,還主動聯繫其遠方的家人對他進行鼓勵。日子長了,張國華的對立情緒在細微的關心中被漸漸融化,他開始安下心來,後因表現良好被多次減刑。“在這兒,我是感恩的。”還有一年多刑期的張國華喃喃地說。他還告訴記者,20多年來負責對他進行管教的民警已與他約定好,他出獄後,一定請他吃頓飯,送送行。說到這兒,張國華低下頭,爬滿皺紋的臉上那雙已經老花了的眼睛濕潤了。
  在親情教育、文明管理中,許多服刑人員在慢慢轉變著。10月5日古爾邦節前夕的親情會見中,服刑人員阿某(化名)見到了已經4歲的女兒,女兒是在他服刑後出生的,所以對這個父親很認生,為此阿某羞愧心痛。他說:“我一次都沒有抱過她,所以她不認識我,這都是我的錯。在這裡經過民警的教育,學習了法律法規,知道自己犯了罪,很後悔當初受迷惑做的那些事,以後一定努力改造,爭取早日出去。”
  看到阿某的轉變,管教民警楊浩很高興。像他的警察父親楊素軍一樣有著憨厚笑容的楊浩說:“我可能太平凡了吧,這就足以讓我感到滿足了。”對於未來,他認真地告訴記者:“現在管理教育任務更重了,比如語言交流就有難度,但我們會像父輩一樣努力的……”
  31年後的今天,身處南疆反恐一線的其蓋麥旦監獄和年輕監獄警察們將承擔起新的歷史任務。
  ▼管教民警在和服刑人員張國華聊天。已服刑28年即將刑滿的張國華希望以後能夠用在監獄中學到的技能安穩地生活。
  (原標題:大漠深處的兵團監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b10ebxs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